蝦子花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?蝦子花,中藥名。為千層菜科植物蝦子花Woodfordiafruticosa(L.)Kurz的根或花。分布于廣東、廣西及云南等地。具有活血止血,舒筋活絡之功效。用于痛經,閉經,血崩,鼻衄,咳血,腸風下血,痢疾,風濕痹痛,腰肌勞損,跌打損傷。
蝦子花的入藥部位
根或花。
蝦子花的性味
味微甘、澀,性溫。
蝦子花的歸經
歸肝經。
蝦子花的功效
活血止血,舒筋活絡。
蝦子花的主治
用于痛經,閉經,血崩,鼻衄,咳血,腸風下血,痢疾,風濕痹痛,腰肌勞損,跌打損傷。
蝦子花的相關配伍
1、治痛經,閉經:蝦子花、澤蘭、茜草、韭菜根、棕樹根。泡酒服。(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)
2、治風濕關節炎,肌肉痙攣,腰肌勞損,跌打損傷:(紅蝦花)根15g,泡酒分服。
3、治腸風下血:(紅蝦花)根9g,水煎服。(2-3方出自《云南中草藥》)
蝦子花的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10-30g;或浸酒。
蝦子花的使用注意
孕婦禁服。
蝦子花的采集加工
秋、冬季采挖取根部,洗凈,切片,鮮用或曬干。春季采花,烘干。
蝦子花的形態特性
蝦子花又名:吳;。灌木,高3-5m。分枝細長,披散;幼枝有短柔毛,后脫落。葉對生,近革質,幾無柄;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3-14cm,寬1-4cm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或心形,上面通常無毛,下面生灰白色短柔毛,并有黑腺點,有時全部無毛。聚傘花序腋生呈圓錐狀,長約3cm,花序軸有毛,花梗長3-5mm;萼筒花瓶狀,鮮紅色,長9-15mm,口部略偏斜,具6齒,齒間有小附屬體;花瓣6,淡黃色,線狀披針形;雄蕊12,突出萼外,子房長圓形,2室,花柱細長,超出雄蕊。蒴果線狀長橢圓形,膜質,長約7mm,2瓣裂。種子多數,卵狀或圓錐狀;ㄆ3-4月。
蝦子花的生長環境
生于路旁、河邊及山坡向陽處。分布于廣東、廣西及云南等地、
蝦子花的藥理作用
1、抗腫瘤作用。
2、增強免疫調節活性,蝦子花能釋放免疫活性成分。
3、其他作用,退熱作用,且退熱作用強于阿司匹林。
蝦子花的相關論述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“調經活血,涼血,止血,通經活絡。主治婦女血崩,月經不調,風濕關節炎,腰肌勞損,鼻衄,咳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