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榴根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?石榴根,中藥名。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granatum L.的根或根皮。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。具有驅蟲,澀腸,止帶之功效。用于蛔蟲,絳蟲,久瀉,久痢,赤白帶下。
石榴根的毒性
有毒《廣西中藥志》;無毒《綱目》
石榴根的入藥部位
根或根皮。
石榴根的性味
味酸、澀,性溫。
石榴根的歸經
歸脾、胃、大腸經。
石榴根的功效
驅蟲,澀腸,止帶。
石榴根的主治
用于蛔蟲,絳蟲,久瀉,久痢,赤白帶下。
石榴根的相關配伍
1、治蛔蟲病,絳蟲。菏窀、苦楝根皮、檳榔各15g。煎服。(《安徽中草藥》)
2、治腎結石:石榴樹根、金錢草各30g。煎服。(蘇醫《中草藥手冊》)
3、治牙疳,鼻疳,衄血:石榴根皮6g。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石榴根的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6-12g。
石榴根的炮制
一、采集加工
秋、冬季挖取根部,洗凈,切片,或剝取根皮切片,鮮用或曬干。
二、炮制方法
若使石榴根,用漿水浸一宿,方可用。
石榴根的形態特性
石榴又名:楉榴、安石榴、丹若、金罌、金龐、若榴木、山力葉、海石榴。落葉灌木或喬木,高通常3-5米,稀達1O米,枝頂常成尖銳長刺,幼枝具棱角,無毛,老枝近圓柱形。葉通常對生,紙質,矩圓狀披針形,長2-9厘米,頂端短尖、鈍尖或微凹,基部短尖至稍鈍形,上面光亮,側脈稍細密;葉柄短;ù,1-5朵生枝頂;萼筒長2-3厘米,通常紅色或淡黃色,裂片略外展,卵狀三角形,長8-13毫米,外面近頂端有1黃綠色腺體,邊緣有小乳突;花瓣通常大,紅色、黃色或白色,長1.5-3厘米,寬1-2厘米,頂端圓形;花絲無毛,長達13毫米;花柱長超過雄蕊。漿果近球形,直徑5-12厘米,通常為淡黃褐色或淡黃綠色,有時白色,稀暗紫色。種子多數,鈍角形,紅色至乳白色,肉質的外種皮供食用。
石榴根的生長環境
生于向陽山坡或栽培于庭園等處。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。
石榴根的藥材性狀
根圓柱形,根皮呈不規則的卷曲狀或扁平的塊狀。外表面土黃色,粗糙,具深棕色鱗片狀木栓,脫落后留有斑窩;皮內表面暗棕色。折斷面栓內層不明顯。氣微,味澀。
石榴根的藥理作用
1、驅蟲作用。
2、其他作用,促進血液凝固。
石榴根的現代應用
用于治療蛔蟲病,絳蟲病,痢疾,慢性腹瀉和帶下病等。
石榴根的相關論述
《廣西中草藥》:“主治絳蟲病,蛔蟲病,蟯蟲病,腹痛腹瀉,痢疾,便血,脫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