虛喘的病因
虛喘常由慢性咳嗽、肺癆等肺系病癥遷延未愈,病久肺虛,氣失所主,腎元虧虛,腎不納氣而短氣喘促。病情嚴重者,心氣、心陽衰憊,出現喘脫。中氣虛弱,肺氣失于充養,導致氣虛而喘。故病位在肺腎兩臟,涉及心脾。虛喘的癥狀
肺虛者勞作后見氣短不足以息,常伴有面色白,自汗,易感冒或者面顴潮紅,煩熱口渴,舌質淡紅或有苔剝,脈軟弱或細數。
腎虛者靜息時亦有氣喘,動則更甚,呼多吸少,氣不得續,伴有怕冷,腰膝酸軟,舌淡苔白,脈沉弱或微細;或見喘咳,面紅干燥,汗出如油,舌紅少津,脈細數。
心氣、心陽衰弱時,喘息持續不已,張口抬肩,鼻翼扇動,端坐不能平臥,伴有發紺、心悸、浮腫、脈浮大無根,或見結代脈。
虛喘的檢查
實驗室檢查支持引起唿吸困難,喘促的西醫有關疾病的診斷,如肺部感染有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升高,或x線胸片有肺紋增多或有片狀陰影等依據。虛喘的預防
平時要避風寒,慎起居,節飲食,加強鍛煉,增強體質,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。虛喘的治療
1.肺氣虛耗
(1)證候 喘息較輕,色白,自汗,易感冒或者面顴潮紅,煩熱口渴,舌質淡紅或有苔剝,脈軟弱或細數。
(2)治則 補肺益氣養陰。
(3)主方 生脈散和補肺湯加減。
(4)方藥 黨參、黃芪、冬蟲夏草、五味子等。
若咳逆,咳痰稀薄者,加紫菀、款冬等止咳定喘;偏陰虛者加沙參、麥冬等養陰;咳痰黏稠,加川貝、桑白皮等化痰;病重兼腎虛者加山萸肉、胡桃肉等補腎納氣;中氣虛弱可以配合補中益氣湯,補脾養肺,益氣升陷。
2.腎氣不納
(1)證候 氣喘,動則更甚,呼多吸少,氣不得續,伴有怕冷,腰膝酸軟,舌淡苔白,脈沉弱或微細;或見喘咳,面紅干燥,汗出如油,舌紅少津,脈細數。
(2)治則 補腎納氣。
(3)主方 金匱貴腎氣丸合參蛤散加減。
(4)方藥 附子、肉桂、山萸肉、冬蟲夏草、胡桃肉、紫河車、熟地等。
若氣從少腹上沖心胸,加紫石英、磁石等鎮納;腎陰虛者加生地、天門冬、麥冬、五味子等。
3.正虛喘脫
(1)證候 喘逆甚劇,張口抬肩,鼻翼煽動,端坐不能平臥,稍動則喘劇欲絕,或有痰鳴,咳吐泡沫痰,心慌動悸,煩躁不安,面青唇紫,汗出如珠,肢冷,脈浮大無根,或見歇止,或模糊不清。
(2)治則 扶陽固脫,鎮攝腎氣。
(3)主方 參附湯送服黑錫丹,配合蛤蚧粉。
(4)方藥 人參、黃芪、山萸肉、五味子、冬蟲夏草、蛤蚧、龍骨、牡蠣等。
若陽虛比較明顯,加附子、干姜;陰虛明顯,加麥冬、玉竹,改用西洋參;神志不清者加丹參、遠志、石菖蒲;浮腫者加茯苓、蟾皮。
虛喘的鑒別
虛喘 喘脫
癥狀:喘逆甚劇,張口抬肩,鼻翼煽動,端坐不能平臥,稍動則喘劇欲絕,或有痰鳴,咳吐泡沫痰,心慌動悸,煩躁不安,面青唇紫,汗出如珠,肢冷,脈浮大無根,或見歇止,或模煳不清。
虛喘 肺氣虛
癥狀:喘促短氣,氣怯聲低,喉有鼾聲,咳聲低弱,痰吐稀薄,自汗畏風,極易感冒,舌質淡紅,脈軟弱。
虛喘 腎氣虛
癥狀:喘促日久,氣息短促,唿多吸少,動則喘甚,氣不得續,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,或尿后余瀝,形瘦神疲,面青肢冷,或有跗腫,舌淡苔薄,脈微細或沉弱。
虛喘 肝氣乘肺
癥狀:每遇情志刺激而誘發,發病突然,唿吸短促,息粗氣憋,胸悶胸痛,咽中如窒,咳嗽痰鳴不著,喘后如常人,或失眠、心悸,平素常多憂思抑郁,苔薄,脈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