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經的病因
引起痛經的因素很多,常見的有以下幾種:
(1)子宮頸管狹窄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,引起痛經。
(2)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應異常,造成子宮缺血、缺氧而引起痛經。
(3)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后屈或前屈,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痛經。
(4)精神、神經因素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。
(5)遺傳因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系。
(6)內分泌因素月經期腹痛與黃體期孕酮升高有關。
(7)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(PG)含量升高,前列腺素E2(PGE2)有作用于子宮肌纖維使之收縮引起痛經。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婦女明顯升高。
(8)子宮的過度收縮。雖然痛經患者子宮收縮壓力與正常婦女基本相同(正常者壓力約為4.9Kpa),但子宮收縮持續時間較長,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,故發生因子宮過度收縮所致的痛經。
(9)子宮不正常收縮。痛經患者常有子宮不正常收縮,因此往往導致子宮平滑肌缺血,子宮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痙攣性收縮,從而產生疼痛而出現痛經。
(10)婦科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、盆腔炎、子宮腺肌癥、子宮肌瘤等。子宮內放置節育器(俗稱節育環)也易引起痛經。
(11)少女初潮,心理壓力大、久坐導致氣血循環變差、經血運行不暢、愛吃冷飲食品等造成痛經。
(12)經期劇烈運動、受風寒濕冷侵襲等,均易引發痛經。
(13)空氣不好受某些工業或化學性質氣味刺激,比如汽油、香焦水等造成痛經。
痛經的癥狀
臨床表現
痛經是婦科常見病和多發病,病因多,病機復雜,反復性大,治療棘手,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經初期少女更為普遍,表現為婦女經期或行經前后,大多開始于月經來潮或在陰道出血前數小時,周期性發生下腹部脹痛、冷痛、灼痛、刺痛、隱痛、墜痛、絞痛、痙攣性疼痛、撕裂性疼痛,疼痛延至骶腰背部,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,歷時1/2~2小時。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,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內前側。約有50%以上病人伴有全身癥狀:乳房脹痛、肛門墜脹、胸悶煩躁、悲傷易怒、心驚失眠、頭痛頭暈、惡心嘔吐、胃痛腹瀉、倦怠乏力、面色蒼白、四肢冰涼、冷汗淋漓、虛脫昏厥等癥狀。在劇烈腹痛發作后,轉為中等度陣發性疼痛,約持續12~24小時。經血外流暢通后逐漸消失,亦偶有需臥床2~3天者。其發病之高、范圍之廣、周期之近、痛苦之大,嚴重影響了廣大婦女的工作和學習,降低了生活的質量。
原發性痛經常發生于有排卵月經,因此一般在初潮后頭1~2年尚無癥狀或僅有輕度不適。嚴重的痙攣性疼痛多發生于初潮1~2年后的青年婦女。如一開始出現規律性痛經或遲至25歲后發生痙攣性痛經,均應考慮有其他異常情況存在。原發性痛經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,或在婚后隨年齡增長逐漸消逝。
診斷
1、中醫痛經辨證分五種證型:氣滯血瘀、寒濕凝滯、濕熱瘀阻、氣血虛弱、肝腎虧損。
2、西醫痛經診斷分"原發性”和"繼發性”:
(1)原發性痛經,指經婦科檢查,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者,多發生于月經初潮后2-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輕婦女。
原發性痛經的診斷
主要在于排除繼發性痛經的可能。應詳細詢問病史,注意疼痛開始的時間、類型及特征。根據:
①初潮后1~2年內發病;
②在出現月經血或在此之前幾個小時開始痛,疼痛持續時間不超過48~72小時;
③疼痛性質屬痙攣性或類似分娩產痛;④婦科雙合診或肛診陰性?傻贸鲈l性痛經之診斷。
(2)繼發性痛經,生殖器官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者,經婦科檢查、B型超聲顯像、腹腔鏡等技術檢查有盆腔炎、子宮腫瘤、子宮內膜異位病變致痛經。
繼發性痛經的診斷
反復盆腔炎癥發作史、月經周期不規則、月經過多、放置宮腔節育器、不育等病史有助于繼發性痛經之診斷。
通過雙合診及三合診,可發現一些導致痛經之病因,如子宮畸形、子宮肌瘤、卵巢腫瘤、盆腔炎塊等。肛診捫得子宮骶骨韌帶結節狀增厚,對早期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尤為重要。
其他檢查:如血沉、白帶細菌培養、b超盆腔掃描、子宮輸卵管造影、診斷刮宮,最后應用宮腔鏡、腹腔鏡檢查可及早明確痛經之發病原因。宮腔鏡檢查可發現刮宮時遺漏的細小病灶,如小肌瘤、息肉、潰瘍等,而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,可在診刮之后進行。
3、根據痛經程度可分為3度:
(1)輕度:經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顯,伴腰部酸痛,但能堅持工作,無全身癥狀,有時需要服止痛藥。
(2)中度:經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難忍,伴腰部酸痛,惡心嘔吐,四肢不溫,用止痛措施疼痛暫緩。
(3)重度:經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難忍,坐臥不寧,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,必須臥床休息,伴腰部酸痛,面色蒼白,冷汗淋漓,四肢厥冷,嘔吐腹瀉,或肛門墜脹,采用止痛措施無明顯緩解。
中醫診斷
1.實證:經行不暢,少腹疼痛。如腹痛拒接,經色紫而夾有血塊,下血塊后痛即緩解,脈沉澀的為血瘀;脹甚于痛,或脹連胸脅,胸悶泛惡,脈弦的為氣滯。
痛經的治療:取任脈、足太陰經穴為主。毫針刺用瀉法,酌量用灸。
處方:中級、次髎、地機、三陰交。
2.虛證:腹痛多在經凈后,痛勢綿綿不休;少腹柔軟喜按,經量減少;每伴腰酸肢倦、納少、頭暈、心悸、脈細弱、舌淡。
痛經的治療:取任、督脈,足少陰和足陽明經穴。毫針刺用補法,并灸。
處方:命門、腎俞、關元、足三里、大赫。
警惕痛經有可能會掩蓋大毛病
痛經的疼痛時間從一兩天到持續整個經期,還有的嚴重的病人在非月經期也會有癥狀。就是這么痛苦,一些女性仍然選擇了忍耐,毅力可謂頑強,因為她們認為痛經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。有些婦女痛經的癥狀會逐漸減輕,特別是從月經初潮時便痛經的人,結婚后或生育后癥狀都有可能減輕?蓪τ谀切┨弁闯潭仍絹碓街,疼痛時間越來越長的人,及時就診才是正確選擇。
痛經所提示的疾病可大致分為以下幾類:
1.經期的腰痛可能是因為子宮后位或其它疾患所致。
2.經期發燒、下腹墜痛可能是患了盆腔炎。
3.正常經血呈暗紅色,如果經血顏色為淡茶褐色,或氣味發生變化同時體溫升高和下腹痛,則可能患上了子宮內膜炎。
4.如果痛經越來越厲害、持續時間越來越長,則可能患上子宮內膜異位癥。
這些表現為痛經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,后果可能會很嚴重。樊醫生曾接診過一位30多歲的患者,多年忍受痛經,檢查發現患了卵巢巧克力囊腫。由于她沒意識到痛經的嚴重性,對疾病未及時治療,直到病情惡變,雖然手術成功,但半年之后還是去世了。
另外,有的患者借助保健品或“小竅門”緩解一時之痛,比如:每晚睡前喝一杯加勺蜂蜜的熱牛奶,自覺緩解甚至消除痛經之苦。實際上這種辦法最多是具有輔助治療之功,因為這兩種食物含有鉀和鎂,能緩和情緒、抑制疼痛,有助于身體放松,消除緊張心理,減輕壓力。但是醫生強調,決不能以這些功用替代就醫和治療。
痛經的檢查
反復盆腔炎癥發作史、月經周期不規則、月經過多、放置宮腔節育器、不育等病史有助于繼發性痛經之診斷。
通過雙合診及三合診,可發現一些導致痛經之病因,如子宮畸形、子宮肌瘤、卵巢腫瘤、盆腔炎塊等。肛診捫得子宮骶骨韌帶結節狀增厚,對早期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尤為重要。
其他檢查:如血沉、白帶細菌培養、B超盆腔掃描、子宮輸卵管造影、診斷刮宮,最后應用宮腔鏡、腹腔鏡檢查可及早明確痛經之發病原因。宮腔鏡檢查可發現刮宮時遺漏的細小病灶,如小肌瘤、息肉、潰瘍等,而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,可在診刮之后進行。
痛經的預防
(1)自月經初潮起,就應學習、了解一些衛生常識,對月經來潮這一正常生理現象有一正確的認識,消除恐懼及緊張心理,可預防原發性痛經產生或提高痛閾減輕疼痛程度。注意經期及性生活衛生,防止經、產期間上行感染,積極預防和治療可能引起經血潴留的疾病。
(2)經期應注意保暖,忌寒、涼、生、冷刺激,防止寒邪侵襲;注意休息、減少疲勞,加強營養,增強體質;應盡量控制劇烈的情緒波動,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,保持心情愉快;平時要防止房勞過度,經期絕對禁止性生活。
(3)經期要注意飲食調理,經前及經期忌食生冷寒涼之品,以免寒凝血瘀而痛經加重;月經量多者,不宜食用辛辣香燥之物,以免熱迫血行,出血更甚。而且注意別濫用藥,應根據痛經的原因,辨證施治。
痛經的治療
原發性痛經
(一)一般治療: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平日注意生活規律,勞逸結合,適當營養及充足睡眠。重視月經生理的宣傳教育,通過解釋說服,消除病人恐懼、焦慮及精神負擔。加強經期衛生,避免劇烈運動、過度勞累和防止受寒。
(二)抑制排卵:如病人愿意控制生育,則口服避孕片(復方炔諾酮片或復方甲地孕酮片)為治療原發性痛經的首選藥物。應用口服避孕藥物,90%以上癥狀可獲得緩解,可能由于內膜生長受到抑制,月經量減少,pg量降到正常水平以下導致子宮活性減弱。治療可試服3~4個周期,如療效滿意,可繼續服用;如癥狀改善不明顯,可適當加用pgs合成抑制劑。由于要在整個月經周期用藥,而發生效應僅在周期末1~2天,除非需要同時避孕,一般不受病人歡迎。
(三)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劑(pgsi): 1、芬必得 該類藥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使子宮張力和收縮性下降,達到治療痛經的目的。服用方法:一般于月經來潮痛經開始前連續服藥2~3天,1片/qd,痛的厲害的可予以2片/q12h,因為前列腺素在經期初的48h釋放量最多,早期用藥可糾正月經期血中前列腺素合成釋放過多。痛時時再服用可能效果不明顯,而且最少要3小時后起作用。消炎痛也行
副作用:有消化道反應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,極少引起支氣管痙攣和暫時腎功能損害。
(四)β-受體劑:通過興奮肌細胞膜上β受體,活化腺苷酸環化酶,轉而提高細胞內camp含量。一方面促進肌質網膜蛋白磷酸化,加強ca++的結合;另一方面抑制肌凝蛋白輕鏈激酶活性,導致子宮肌松弛,痛經得到迅速緩解,但同時有增快心率、升高血壓之副反應。
近年臨床應用單獨興奮子宮β2受體之藥物,副反應顯著減少。常用的β2受體劑有:羥甲異丁腎上腺素,商品名舒喘靈(sulbutamol)及間羥異丁腎上腺素,商品名間羥舒喘寧(terbutalin)。給藥方法有口服、氣霧吸入、皮下、肌肉注射及靜脈給藥等。
在劇烈疼痛時宜用注射法:舒喘靈0.1~0.3mg,靜注或間羥舒喘寧0.25~0.5mg,皮下注射,4~8小時1次。中、輕度疼痛可口服,舒喘靈2~4mg/6小時或間羥舒喘寧2.5~5mg/8小時,亦可氣霧吸入0.2~0.25mg,2~4小時1次。以氣霧吸入較好,因用藥量少而起效迅速。氣霧吸入時應注意:①首先大口把氣呼完;②開始深吸氣時把藥液吸入;③吸氣完摒氣3~4秒鐘;④然后卷唇將氣慢慢呼出。常用量每次吸入2口,可維持4~6小時。但一般反映β受體劑療效不太滿意,且仍有心悸、顫抖等副反應,因而未能被普遍采用?墒菤忪F法應用方便、作用迅速,仍可一試。
(五)鈣通道阻滯劑:該類藥物干擾ca++透過細胞膜,并阻止ca++由細胞內庫存中釋出而松解平滑肌收縮,為心血管疾病治療上的一項重要進展。應用硝苯啶(nifedipine,尼福地平),商品名:心痛定、利心平20~40mg治療原發性痛經。給藥后10~30分鐘子宮收縮減弱或消失,肌肉收縮振幅、頻率、持續時間均下降,基礎張力減少,同時疼痛減輕,持續5小時,無特殊副反應。
(六)維生素b6及鎂—氨基酸螯合物:利用維生素b6促進鎂離子(mg++)透過細胞膜,增加胞漿內mg++濃度之作用,來治療原發性痛經。每日量200mg,4周后可見紅細胞鎂含量顯著增加。亦可與鎂—氨基酸螯合物合用,每種各100mg,日服2次,治療4~6個月,痛經的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均呈進行性下降。
(七)棉酚及中成藥:醋酸棉酚20mg,日服1次,連用3~6個月,治療原發性痛經療效可達95%以上。但可能產生明顯副反應,如乏力、心悸、惡心、水腫、頭暈、潮熱、厭食、滲透性腹瀉等,嚴重的還可發生血小板減少,低鉀血癥等。中成藥有桂枝茯苓丸或桃仁承氣湯,每日量5g,分次于早、晚餐前30min服用,連續30天。有人報道緩解率可達80%,未發現有消化道癥狀及皮疹等副反應。